光荣从教四十年 | 翁君奕:鹭岸育英满芬芳 商道启新绘华章
发布人:程素芬  发布时间:2024-08-03   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今年是新中国设立教师节40周年。

40年初心不改,老师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40年栉风沐雨,老师们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40年矢志不渝,老师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开设了【光荣从教四十年】专栏,一起走近学校光荣从教40年以上的老师们,聆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感悟,汲取他们的力量。

本期推出系列报道之 32:《翁君奕:鹭岸育英满芬芳  商道启新绘华章》


 

翁君奕:鹭岸育英满芬芳  商道启新绘华章

翁君奕,响应时代召唤,从经济理论深耕至管理实践前沿,每一步跨越均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担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引领其跻身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大商学院之列,为中国商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深远贡献。

挟筴修业,应时而择

除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外,翁君奕还有另一个身份,是1982级厦门大学经济系数量经济学专业校友。说起来,翁君奕的求学之路甚至研究领域的转向,和学校发展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

翁君奕参加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培训

因为求学时期环境特殊,翁君奕十五岁就参加了工作,一直在业余时间订报刊自学。在被本科学校录取时,翁君奕还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基础。通过本科四年的学习,翁君奕终于在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方面迎头赶上,考取成为了厦门大学经济系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过去厦门大学的学院设置和现在并不相同,商学和教育学在学校建成之前的第一个月就成立了,之后又经历了院系调整,在这次大调整中,会计学科被整合到经济系。当时厦门社会环境还不是特别好,整个国家社会又正值改革开放建设的集中攻坚之际。翁君奕从兴趣出发,考虑到国家的需要和学校的现实,报考了专注于经济应用而非偏向数理的数量经济学专业。直至学科建设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才建立了工商管理大类、会计等学科专业。翁君奕回忆,当时他坚定地认为企业发展是国家民族长期兴盛的重要力量,把经济学理论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是非常必要的。学习应当紧随时代发展,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因此,翁君奕从统计专业教学调到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育中心任职,研究领域从经济教学研究转到管理学,更加微观并向应用倾斜。

薪火相传,爱育桃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翁君奕对于老师这个职业的深刻印象,始于在厦大求学期间。在他的回忆中,敬业是每个老师都留给他的深刻印象:老师们虽然很忙,但都坚持亲自给学生们上课。当时的研究所需涉猎领域颇广,院里还安排请来了其他学院老师。有的老师翻过白城的长坡给他们授课,因为路程很远,上课时已大汗淋漓。在那些站在台上的形形色色身影中,翁君奕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数学系主任林鸿庆教授记忆力和表述力非常好,课上只带一根粉笔,一节课下来板书就能写得密密麻麻、思路清晰;导师俞大刚教授对学生们的各个方面都非常关心,在自己毕业之后师生之间也经常互相交流。耳闻目睹,日濡月染,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浓厚的师生情谊,为翁君奕加入教师这一行列埋下了一份深深的向往。

翁君奕和导师的师生情谊也延续到了翁君奕和自己的学生们身上。当时老师没有专门宿舍,和学生住一栋楼。楼下住老师,楼上住学生,老师们和学生多了交流,也不免有些摩擦。有时候学生在院子里踢球吵闹,许多年过去了,如今碰见以往的学生翁君奕还会打趣调侃。不论是打球,还是用专业知识开展创业,翁君奕始终关心支持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走好自己的路:“我的许多学生一部分走上了创业这条道路,但创业不易,如履薄冰。另一部分参加工作的同学们也面临着危机,行业形势瞬息万变,岗位稳定性得不到保障。无论外界形势怎样变化,我都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自己的兴趣、坚持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小到在生活中保持打球这样一个小爱好,大到做出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能作出从心的选择。”

砺学求索,创新教学

1985年1月,翁君奕开始在厦大任教。与其他青年教师不同的是,翁君奕曾在工厂实习,有过一段作为先进工作者上台演讲的经历。这一段上讲台的“前奏”锻炼了翁君奕在公开场合的表达能力、台风和胆气。“第一次上课是教学实践,当时没有许多试讲、也没那么多老师来听,相比于现在教学互动比较少,也相对容易。”翁君奕笑着回忆起往昔初上杏坛的情境,“条件比较艰苦,获得信息也很困难,不过这也培养了各位老师之间、各教学单位之间相互交流、深度思考的能力。”

有限的教学资源没有难住翁君奕,甚至部分地塑造了他之后求新求变的教学风格。当时部分学科知识更新比较慢,但翁君奕却力争将学科前沿的知识倾囊相授,所授的商务(业)模式创新、战略管理、管理理论等课程内容始终新颖、走在前沿。教亦多术,当精进不休。为了顺应时代以及学院对老师的要求、创造出更精品优质的课程内容,在学校的支持下,翁君奕于1991年和1996年两次赴美求学。翁君奕认为:“教学不仅是现场的发挥,还要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教师没有经过学习,就谈不上教学内容的深度,因而教师的自我提升是非常必要的。”这一自我提升、砺学求索的自我准则始终贯穿于翁君奕40年的从教生涯。

回国后,翁君奕开设了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国际经济学、收入分配以及跨国公司理财等曾经属于国外商科教学体系而国内缺少的课程,又在国外教学体系之外,自主开设了商务模式创新这一课程作为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下教学体系的补充。除了课程设置,翁君奕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紧跟时代,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当时,翁君奕感受到新时代的国内环境下,授课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过去的教学以老师为中心,现在国内的主流趋势是模仿美国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然而,从传统的教学时期走来,又亲眼看到过他国的教育模式,翁君奕并不完全照搬。例如,同是案例分析,美国大学的学生被要求提前预习案例,课上完全自由讨论;而在中国课堂,翁君奕认为老师的引导还是应当丰富集中一些,当按照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让一种思路模式在学生个体上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翁君奕与英国赫尔大学商学院签署合作意向书

翁君奕博采众长的教学方式、超前的理念和面向时代应用的教学内容,在学生身上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厦门大学EMBA2023年首场校友返校活动中,2002级北京班的校友、内蒙羊绒资源企业总经理赵耀回忆起翁君奕课程的先行性影响:“2002年的时候,我的企业想从OEM代工转型做自己的品牌,但是怎么做?我心里没底。这时候我们上了翁君奕老师的商业模式创新课,这门课奠定了我此后20年企业发展的明确方向。当时一边上课,我一边就结合课程内容在思考,是否可以用新的品牌、新的经营思路去推动企业的转型?我非常认真地做这门课的作业,请教了翁教授,也请教了我们班50多位同学的意见,最终这个作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发。现在我们在上海的纺织业特别是羊绒行业里已经可以排到前三名了,非常感恩厦大。”

出色的教学工作使翁君奕在教学第二年就获得了学校“南强奖一等奖(教学)”。如今翁君奕仍然面向新时代,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在教授课程基本原理之外,还引导学生开展实际应用、多次带领学生到厦门软件园二期等产业园区参观学习,在与企业新技术新业态的接触中让学生有所收获。“因为在现代,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比如近些年兴起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只有实际去应用才能了解。”就这样,翁君奕始终带领着他的学生与时代同行,用踏实的脚步与宏大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批涉足时代前沿的行业人才。

接任院长,攻坚克难

在教学工作之外,作为管理学院院长,翁君奕更为管理学院的发展与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大商学院之一,工商管理学科在153所上榜高校中位列全国第三,成为获评全国排名前3%的“中国顶尖学科”。其中,不乏翁君奕为学科建设奉献的点滴心血。

翁君奕在EMBA发展论坛上发言

以校为家,拓荒积业,时任院长的翁君奕毅然承担起开拓者的重任,沉下身子,扑下身子,用真干去带动全体学员师生干。当时管理学院在学科完善、大楼建设、师资汇集、资金筹措等方面百废待兴,翁君奕就从早到晚呆在学院,寒假报课题,暑假研究课题,开学期间操心学院的日常事务。在学科建设方面,当时学院所含学科中,除了会计学科较其他兄弟高校相对前沿,其他学科的发展潜力都有待开发。翁君奕就带领和鼓励一批骨干老师,自己申报博士点和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自发地一点点输入完善数据库信息。

而面对院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人才队伍建设,翁君奕也秉承并落实着自己的人才理念:学生是服务的对象,老师是基本的依靠力量。翁君奕鼓励教师们在与学生保持深厚友谊的同时,更着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深度思考、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以面对越来越显著的碎片化时代。为了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翁君奕更着力聚焦校风院风的建设:他打破人情关系,塑造全新的学院建设风气;他召集师生们共同商讨EMBA的初创难题,集思广益,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管理学院师资遴选和评价体系的完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厦门大学EMBA品牌的建立上,都留下了翁君奕铸路的足迹。

翁君奕为MBA创业资源俱乐部孵化基地揭牌

躬耕教坛,爱育桃李,翁君奕始终以匠心守初心,以师魂写使命,以开阔的视野追逐时代的前沿,带领学生们不断向时代的浪潮巅峰进军。负山戴岳,攻坚克难,翁君奕承揽建设重任,为推动学院发展铸就了坚实基石,为健全和深化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物名片

翁君奕,1955年出生,经济学博士,曾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学部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两次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系从事研究,主要从事组织管理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多元目标激励引起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研究。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及国家教委课题2项。曾获孙治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图/翁君奕 文/陈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