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从教四十年 | 朱月昌:广寒清辉 传道其昌
发布人:程素芬  发布时间:2024-10-12   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今年是新中国设立教师节40周年。

40年初心不改,老师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40年栉风沐雨,老师们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40年矢志不渝,老师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开设了【光荣从教四十年】专栏,一起走近学校光荣从教40年以上的老师们,聆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感悟,汲取他们的力量。

本期推出系列报道之45:朱月昌:广寒清辉,传道其昌


朱月昌:广寒清辉,传道其昌

1983年,厦门大学创办全国首个广告学本科专业,开启中国大陆办广告学高等教育之先河。四十余年来,厦大广告学专业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广告学本科生,制定了第一个培养方案,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厦大被学界和业界赞誉为“中国广告人才的摇篮”“广告教育的黄埔军校”。蜚声国内、诸多“第一”在身的背后是一段“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是一批教师的默默付出,其中就有“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获得者——朱月昌。

心有大我:参与创办第一个本科生广告学专业

朱月昌与广告的故事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浪漫。朱月昌是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1965级本科生,本科毕业后曾前往贵州工作。1977年,恰逢国家恢复研究生招考制度,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就这样摆在了朱月昌的面前,他果断抓住了这个机遇,顺利成为“广院”首届两位研究生之一。

朱月昌硕士研究生毕业照

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的朱月昌通过福建省人才招聘组选拔进入厦大工作,36岁的他一入校就跟着筹委会秘书陈扬明老师和许清茂老师投入到新闻传播系的筹备工作。1983年6月5日,厦门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和广告学专业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同年6月30日,新闻传播系正式挂牌。

福建省广告协会向厦门大学敬献“广告人才的摇篮”匾额

刚成立的新闻传播系专业教师少,缺人缺教材,办学条件艰苦,在筹委会“先招研究生(培养师资),后招本科生”的大胆决策下,朱月昌担起出考卷招人才的重任。回忆起当年的考卷,朱月昌至今清楚地记得一些细节,“‘能力题’是道大题,该题分数占总分的一半,题目要求学生把刊登在厦门日报上的抢救中国科学院院士、厦大副校长蔡启瑞的万言长篇通讯改写成五百字以内的消息”。后来被称为新闻传播系“三剑客”的黄星民、朱家麟、陈金武就是在此次严格的研究生招生中脱颖而出的。

师资问题是当时新闻传播系面临的最大挑战:一部分老师从其他专业转岗过来,一部分年轻教师从非新闻专业毕业刚刚留校,新招收的研究生也需要有资历的老师。于是,朱月昌踏上了北上“求师”之旅。

1983年5月底,朱月昌怀揣学校介绍信,独自到北京求见国内第一本广告学专著《实用广告学》的主编、“广告大神”——唐忠朴。得知朱月昌的来意,唐忠朴感到惊喜,偏居东南一隅的厦门大学在创办广告专业方面观念如此超前,行动如此果断,他与朱月昌聊得非常投机。由于当时北京到厦门的交通还不是很便利,唐忠朴表示,到厦大同余也鲁等海外专家商讨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事宜没有问题,但给学生上课恐有难处。朱月昌看出唐忠朴对帮助厦大建设广告专业的热忱心意,就一再恳求其“出山”,表示学校可以出聘书,同时向他当时就职的工作单位说明情况。最后唐忠朴被学校的诚意与朱月昌的执着感动,不辞辛苦地连续数年到厦大为学生上课,分文不取,使厦大的广告专业一开始就站在了较高的起点上。

得到唐忠朴的支持后,朱月昌继续寻觅良师。1983年10月中旬,历史性的一幕到来了:当时新闻教育界的三大泰斗:甘惜分教授、张隆栋教授、方汉奇教授应邀接踵而至,厦大新闻传播系一时风光无限,朱月昌的北上“求师”之旅硕果累累,为厦大新闻传播系的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启智润心:让学生在笑声中感悟广告学的魅力

新闻传播系的学生对于朱月昌的课有一个共同的印象,那就是节节爆满、座无虚席。课堂上,朱月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诙谐幽默、妙语连珠,经常让课堂笑声一片,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美好回忆。大家由衷赞叹,听朱月昌的课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有业界人士评论,“让学生在笑声中感悟广告学的魅力,正是朱教授上课的宗旨。”不仅广告学,在传播学、新闻学的教学与科研上,朱月昌也是如此,经常有许多外系的同学慕名前来旁听。

朱月昌在课堂上

耕耘广告教学几十载,朱月昌以教为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独树一帜的“朱氏教学”法:他将大量国内外最新的新闻传播和广告案例引入课堂,将枯燥的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理论化解于无形。据学生回忆,朱月昌经常强调,“声音传播最突出的好处是能给人最广阔、自由的联想。想像中的美丽比现实中的美丽更美丽,描述天下美女,最好的媒体是广播”。朱月昌还经常引用美国著名销售专家爱尔玛·赫伊拉的那句“不要卖牛排,要卖吱吱声”,认为对广播工作者来说,这实在是一句至理名言。

轻松活泼、诙谐风趣的教学风格背后是朱月昌严谨扎实的治学治教态度。这种严谨扎实的风格贯穿了朱月昌的整个执教生涯,无论是在本科阶段上课,还是在硕士阶段指导论文,学生都时时感慨他对历史资料的信手拈来,以及对实践超乎寻常的敏感。

早在读研期间,朱月昌的导师王珏就对他要求十分严格,认为教学不是“满堂灌”,而是采取“课题式教学”:先拟出若干课题,然后师生一起研究探讨。在20世纪80年代,信息和资料来源都很有限,为研究经济思想和新闻理论,王珏借来一辆板车,和朱月昌一起到图书馆将“马恩列斯”原著全部借出来研读。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朱月昌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编成了《马恩列斯论报刊、列宁论广播》的教学参考教材。

朱月昌的学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大学校园里,在中国传播行业的发展理论和全国优秀广告作品的创作指导、评选展播和传媒推广等方面也备受瞩目。1986年,由中宣部新闻局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牵头开展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研究项目《新闻事业与现代化建设》正组织全国各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参与研究,朱月昌等人报了一个课题《新闻媒介的广告研究》。负责该项目的洪一龙说,课题很新也很有意义,但是国家级项目必须有高级职称的人牵头。朱月昌等人就同在北京的唐忠朴商量,由他牵头,具体事项由学院来做。1987年,该课题获批并于1989年顺利完成。这便是学院(系)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

此外,朱月昌还是中国广告“学院奖”的参与筹办者之一。1998年,“全国广告优秀作品展”在江苏无锡举办,朱月昌向时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培训处处长何其源建议,设立一个学生的广告作品奖项,希望通过这个奖项来鼓励学生进行广告实践,同时为各校的广告学员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建议得到了中国广告协会的认可,并促成了1999年首届中国广告“学院奖”颁奖仪式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如今,作为一个规模大、影响力强的中国高等学校奖项,“学院奖”已经连续举办24届,2023年有1830所大学、5309位院系师生参赛,参赛作品超过50万件。

2016年11月,刚满70周岁的朱月昌收到了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奖。

乐教爱生:把学生放到最适合他们的位置

朱月昌用学术造诣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用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用仁爱之心引领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了学生的就业,朱月昌总是不遗余力地多方联络,甚至专程登门拜访,亲自举荐人才。有人评价朱月昌:“业界中,他最了解哪些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园里,他最明白自己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才能,把自己的学生放到最适合他们的位置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曾经有一位学生在硕士三年级时面临读博还是就业的艰难抉择。当时,朱月昌与该生进行了一次长谈,分析读博和就业的利弊得失,鼓励学生以开放心态寻找答案,后来不仅帮学生联系在央视科教频道进行毕业调研,还为学生攻读博士学位亲自写了推荐信。在朱月昌的指引下,该生顺利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此后十几年,朱月昌还一直和该生保持联系,不断鼓励他克服逆境、执着前行。

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无论是他的弟子、系里的学生甚至是开讲座时仅有一面之缘的同学,朱月昌的关心总是倾其所有、一以贯之,甚至是离校多年的学生也会得到他的大力帮助。一位在成都当高校教师的学生深情地回忆道:“有一回朱老师到成都出差,由于我们系里没有专门经费请专家开讲座,朱老师便主动提出可以免费开个讲座,后来全系的学生都来听,妙语连珠的讲座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老师们也赞叹不已,一时传为美谈。”

2005年,朱月昌带领三位研究生专程从厦门赶到桂林参加“首届中国(桂林)国际摄影节”,坐镇第一线,与国际友人直接沟通。他言传身教,现场指导采编撰稿,三位研究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英语能力,把摄影节对境外的新闻传播、宣传推广工作全部包揽。睿智的话语、独到的见解、新锐的观念在他们的组织下迸发光彩!回忆当时的场面,三位研究生兴奋地说:“导师让我们开眼界了!这样的实践体验,在校园里怎么都体会不到!”

2018年,朱月昌在北京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

在学生的印象中,朱月昌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乐呵呵的,他总以宽容豁达的品性、和善丰盈的内心以及热爱生活、笑对人生的态度,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人。每逢一些重要节日或者硕士研究生毕业前,朱月昌和妻子都会亲自下厨,请学生到家里吃一回家宴,这是朱月昌保留多年的传统节目,大家称之为“朱记家宴”。在古朴的中式书香之家,师生两代人齐聚一堂、其乐融融,有说不完的话,让许多学生至今念念不忘。

朱月昌设家宴为毕业的研究生送行

朱月昌退休后曾前往上海杉达学院传媒学院担任执行院长,他总说“到了这个年龄,我已经无所求,到这里来,就是尽我所能,把年轻老师带好,把这个专业建设好,把我的学生教好。”这份真情,让人动容。如今,朱月昌虽然头发略有花白,但依旧幽默风趣、精神矍铄,经常和老伴儿孙去旅行,时常给学生分享含饴弄孙的美好景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珍贵。

朱月昌曾荣获“中国广告学术发展卓越贡献人物”,这是他的颁奖词:

参与创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创办我国第一个大学本科广告学专业,

他是我国广告教育的拓荒者;

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点课题,

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

他是研习传播的耕耘者;

从厦门大学到民办大学,

坦诚率真一腔热忱,

他是广告教育事业的建设者!

【人物名片】

朱月昌,1946出生,籍贯上海,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广告节(全国广告优秀作品展)资深评委。主持完成了“七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新闻媒介广告研究”,是我国首批广告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曾担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副系主任,上海杉达学院传媒学院执行院长。2023年,“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暨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办40周年庆”发布中国广告教育40年发展光荣榜,朱月昌入选“中国广告教育40年卓越成就人物”。